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共渡難關,國家發改委于2月22日出臺了《關于階段性降低企業用電成本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通知(發改價格【2020】258號)》,其中明確此次降電價范圍為除高耗能行業用戶外的,現執行一般工商業及其它電價、大工業電價的電力用戶。自2020年2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電網企業在計收上述電力用戶(含已參與市場交易用戶)電費時,統一按原到戶電價水平的95%結算。
但部分多晶硅企業在申請享受此次電價優惠政策時,得到的反饋卻是把多晶硅行業排除在政策惠及范圍之外,主要依據還是國家發改委十年前為了抑制高耗能企業盲目發展,發布的《關于清理對高耗能企業優惠電價等問題的通知(發改價格〔2010〕978號)》中一個注釋性的解釋,將多晶硅包括在高耗能行業中,并被國家有關部門沿用至今(原文:各?。▍^、市)價格主管部門要會同電力監管等部門對國家電價政策執行情況進行自查自糾。凡是自行對高耗能企業(包括多晶硅)實行電價優惠,或未經批準以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雙邊交易等名義變相對高耗能企業實行優惠電價的,要立即停止執行。各地要將自查自糾情況于6月10日前上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電監會和國家能源局。)。這對于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原料供應、產品銷售、運行成本、資金運轉等等方面均受到重大影響的多晶硅行業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我國多晶硅行業從2005年發展至今,一步步打破國外技術封鎖、跨越國外傾銷阻礙、企業規模躋身全球一線、市場份額躍居全球第一、降本增效技術突飛猛進,十五年來取得的巨大成績,為整個光伏產業的高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是支撐我國光伏產業在全世界取得優勢地位的重要基礎,其卓著功勛不可磨滅!同時,電子級多晶硅作為高純度等級的多晶硅產品,作為硅片及芯片等生產的原材料,是集成電路產業的核心關鍵基礎原料,被廣泛應用于人工智能、自動控制、信息處理等領域,是國家支持大力發展的產業。但時至今日,我國多晶硅行業卻仍戴著這頂不合適的“高耗能”帽子,多晶硅企業在日常的環保督察、項目審批、上市融資、銀行貸款等諸多方面因為被定性為高耗能、高污染行業而屢屢遭受不公平待遇,國家利好政策更是與其無關。為確保我國多晶硅行業的生存經營環境健康穩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特此為多晶硅行業“高耗能”的誤解正名!
一、多晶硅是清潔能源的載能者,而非高能耗的替罪羊
關于多晶硅行業高耗能的說法,主要源于國內多晶硅產業建設初期,受制于國外多晶硅技術封鎖,綜合生產能耗在350度/kg左右,由于這一不成熟的技術指標,多晶硅行業則被長期戴上了“高耗能”的帽子。但是,國內多晶硅企業在困境中攻堅克難,通過各種途徑節能降耗、降本增效,行業技術經濟指標不斷提升。綜合電耗已從2007年的350kWh/kg降低到2019年的70kWh/kg以下,降幅達到80.0%,先進企業的多晶硅生產綜合電耗已達到65kWh/kg以下。隨著現有工藝的進一步優化,改良西門子法全流程的綜合電耗和綜合能耗仍有下降空間。更重要的是,多晶硅生產屬于整個多晶硅光伏發電產業鏈的一部分,完整多晶硅光伏發電產業鏈是屬于高載能體系,其中光伏發電環節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多晶硅作為太陽能光伏電池的主要原料,在整個生命周期內不僅可以釋放本身消耗能源數十倍的再生新能源,同時可創造理想的綜合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從能源消耗角度看,以原料硅石為起點,到制成晶體硅光伏發電系統,全部能量消耗為1.04kWh/Wp(根據國家工信部發布的《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18年本)》中能耗指標要求計算所得),其中從工業硅到高純多晶硅料這一過程耗電量最大,為0.43kWh/Wp,占整個過程耗電量的41.4%,其余過程耗電量分別為:“硅石——工業硅”耗電0.073kWh/Wp,占比為7.0%;“多晶硅——鑄錠”耗電0.03kWh/Wp,占比為2.9%;“鑄錠——硅片”耗電0.1kWh/Wp,占比為9.6%;“多晶硅片——多晶硅光伏電池”耗電0.09kWh/Wp,占比為8.7%;“光伏電池——光伏組件”耗電0.06kWh/Wp(含封裝材料鋼化玻璃、EVA、TPT等生產能耗),占比為5.8%;“光伏組件——光伏發電系統”耗電0.24kWh/Wp(含并網控制逆變器、電纜、開關、支架、儀表等生產能耗),占比為23.1%。
從能源回收角度看,中國西部的太陽能資源豐富,光伏發電平均利用小時數較高的地區中,蒙西1617小時、蒙東1523小時、青海1460小時、四川1439小時,東部差一些,約為1000小時,國家能源局公布的2018年全國平均利用小時數為1115小時,即每瓦太陽電池一年可以發電1.12kWh。由多晶硅光伏發電產業鏈全部能量消耗為1.04kWh/Wp可知,光伏發電的能量回收期為0.93年。
因此,光伏電站安裝完畢消耗的電量在一年內回收,而目前國內生產的太陽能組件的合理使用壽命25年,隨后24年的時間便是純發電,盡管之后發電效率會衰減到80%,卻仍然可以持續使用至30年甚至更久,光伏系統在壽命年限內的凈載能是32.6 kWh/W,是系統消耗能量的31倍之多。另一方面,隨著太陽級硅材料能耗逐年下降,光伏電池效率繼續提高,基片繼續減薄,多晶硅光伏發電系統的能量回收期將繼續縮短。按照測算結果,完全可以實現光伏發電對傳統能源的替代作用,實現良性的、可持續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因此,從長期來看,多晶硅是清潔能源的載能者,非高能耗的替罪羊。
二、高耗能定義并無量化指標
國家統計局在《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首次以注釋的形式標注“六大高耗能行業分別為: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同樣標注六大高耗能行業包括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對于高耗能行業的定義,十年間仍僅簡單地概括為六大行業,沒有進行調整,且一直未能對高耗能行業作進一步的準確解釋或范圍劃分。
三、多晶硅屬于國家鼓勵類行業
國家發改委2019年10月30日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中明確顯示,鼓勵類第二十八項信息產業分類中第51條(60頁)中,包括先進的各類太陽能光伏電池及高純晶體硅材料(多晶硅的綜合電耗低于65kWh/kg)。因此,多晶硅行業歸屬應在第一類鼓勵類第二十八項“信息產業”中先進的各類太陽能光伏電池及高純晶體硅材料,不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注釋第22條明確的六大高耗能行業(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四、建議
1、希望有關部門對高耗能行業重新進行量化指標定義。目前,國家對高耗能行業的界定,主要還是依據國家統計局在《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以注釋的形式給予的定性標注,十年期間并無任何細化更新。但是,我國多晶硅產業無論在規模、成本,還是技術水平等方面,都已經實現了飛躍式發展,十年前的粗放式定義已經不符合目前的發展現狀。懇請國家有關部門能夠重新定義高耗能行業,并具體量化指標,為對我國最具發展前景的多晶硅行業精準施策提供必要的支撐。
2、在高耗能行業的量化指標出臺之前,希望國家有關部門在今后的管理過程中,不要僅僅根據GB/T4754—2017《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的大類來進行行政施策。實際上,GB/T4754—2017《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國家標準大類中并未將多晶硅單獨列明,而是分為三個小類,分別列屬于電子專用材料制造、其他非金屬礦物制品制造、硅冶煉,且此種分類的準確性也有待商榷,建議待有關部門重新修訂國民經濟分類后,政府部門按照小類來制定相關產業能耗指標政策,產業與政策相對應,才能符合新時代發展要求。